新闻中心

滨江绿茵场成就群众体育精彩瞬间

2025-09-1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
在滨江绿茵场上,一场群众体育的盛宴正在上演。这座作为长江经济带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重点项目的南通长江体育公园,以其公益导向的建设理念,于8月30日迎来了核心“绿茵足球”片区的开放,为市民们增添了一片滨江运动休闲的新天地。与此同时,2025年南通市秋季业余足球联赛也在这片被誉为“长江最美足球场”的地方正式启幕。

这个夏天,“苏超”足球赛事的火爆程度令人瞩目,它生动地展示了当体育真正融入人民生活,文化真正融入日常,发展真正回应群众需求时,足球这一小小的球类运动,也能激发出无限的可能。线下观赛人数屡创新高,线上收视率节节攀升,短视频集锦更是刷屏霸榜,众多目光聚焦“苏超”,无疑证明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在这喜人的背景下,“长江最美足球场”的启用,以及“通超”的一声哨响,无疑为全市群众体育的发展踢出了一脚精彩的“好球”。

都能上场的

一项体育运动精神的高度,并非由赛场上的胜利者决定,而是由万千普通人共同塑造。群众体育的核心价值在于,它赋予了普通民众成为主角的机会。在“苏超”的赛场上,我们看到体育老师、村书记、快递小哥等来自不同行业的业余球员为家乡而战,这一幕充满了力量。他们从各自的工作岗位走到绿茵场,将对家乡的热爱融入每一次奔跑和传球,让“你行你上”的口号成为现实。这种现象并非个例,贵州的“村超”、浙江的“浙BA”亦是如此。普通民众在运动场上释放活力,他们不再是旁观者,而是真正的参与者。这种参与感让民众在自己的城市或乡村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,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,为当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。

了力量

回顾近几年各地“火爆出圈”的赛事,不难发现,这种“无明星、非专业”的群众体育形态,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。群众体育最动人的魅力,在于它打破了竞技体育的“精英滤镜”,让运动回归群众参与的朴素本质。在这里,没有性别、年龄、职业的标签,去身份化的平等和人人都能上场的开放,为“草根高手”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。相比于职业竞技赛场上紧张刺激的“争金夺银”,群众体育更追求重在参与的热情,让赛场的大门向更多民间爱好者敞开。

一座城市的体育活力,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。随着全民健身的多元化发展,线上线下结合、智力体力结合、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健身活动将越来越多,随时随地,极具松弛感。除了绿茵场上的激情四溢,晨雾中优雅的太极拳、黄昏下大步流星的健步走、夜晚舒展的广场舞……群众体育的生命力,更体现在这些接地气的场景中。我们不过分追求标准化的场馆和专业的装备,而是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,让运动摆脱仪式感的束缚,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正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不竭动力。借助“苏超”的热潮,升级基础设施、丰富项目类别,引导市民从“嗨起来”转向“动起来”,将有力推动运动健身成为人人可参与、全社会覆盖的生活日常。将废弃厂房、桥下空间、滨水绿地等城市“金角银边”有序更新为公共活动场地,使其成为群众运动休闲的好去处。大力推动“15分钟健身圈”建设,通过打造口袋公园、休闲绿道、提升改造老旧小区等,有效解决百姓“去哪儿运动”的难题,通过空间内容上的“加法”“乘法”,增加智能化、趣味性设备,扩大优质硬件供给,让运动触手可及,助力南通向着运动友好型城市不断迈进。

上的胜利者

搜索